欢迎访问3777金沙娱场城

缅怀师友:哈工大校友、焊接专家周振丰教授因病逝世

2007/10/30 2054
 中国焊接信息网2007-10-30报道:  


              [周振丰教授]

    我国著名焊接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原全国高校焊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主任,现任吉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振丰同志,因病于2007年10月27日11时52分逝世。 
    周振丰教授是我国高校第一个本科焊接专业与哈尔滨焊接所主要创建人之一;他培养了大批焊接专业本科毕业生、硕士生及博士生;他为我国焊接焊业的发展呕心沥血。 
    他主(参)编的著作有:《焊接冶金与金属焊接性》、《焊接冶金学(金属焊接性)》《铸铁焊接冶金与工艺》《焊接手册》第二卷及《焊接金相图谱》等。他先后获国家重大成果奖一项,全国优秀教材奖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各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三奖7项。并先后在国内外期刊《Weld.J》,《Schweissen & Schneiden》,《International Welding》,《金属学报》、《焊接学报》,《农业机械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焊接》等及国内外焊接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 
    周振丰教授逝世是我国焊接学术及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周振丰教授千古!!



   周振丰教授简历:

  1927年11月生,江西余江县人。1950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材料系,1953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研究生毕业,专攻焊接。现任吉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全国高校焊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主任。

  周振丰教授长期从事铸铁焊接冶金、焊接性及铸铁焊接新材料的研究工作。1958年研究成功了灰铸铁、球墨铸铁手工电渣焊工艺及材料,前者很快在我国一些工厂申得到推广应用。1962年在我国首先研制成功了高钒铸铁电焊条,后被国标命名为铸116焊条,然后研究成功了铸248焊条,这二种铸铁焊条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随后,系统地进行了铸铁焊接热裂纹、冷裂纹、高强球铁异质焊缝的焊接接头强度、蠕墨铸铁、奥-贝球铁的焊接冶金与焊接材料的研究工作。近期还深入地进行陶瓷与陶瓷、陶瓷与金属连接的研究工作。经专家鉴定,其中7项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5项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其代表性研究成果如下:

  (1)铸铁焊接热裂纹研究 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元素对EZNi、EZNiFe、EZNiCu三种镍基焊接材料的热裂纹倾向的影响,并揭示了其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试验,使所研制的三种镍基铸铁焊接材料的抗热裂纹性能优于国际知名的同类焊接材料。

  (2)铸铁焊接冷裂纹研究 为提高电弧冷焊灰铸铁的同质焊缝抗冷裂纹性能,成功地对铸铁焊缝进行多元素孕育处理,使焊缝消除了莱氏体,并使焊缝石墨球化,使焊缝抗冷裂纹性能显著提高,并进而揭示了其热影响区的冷裂纹主要是高碳马氏体所引起,通过测定从焊缝扩散到灰铸铁焊接热影响区的氢只是微量的。

  (3)QT600-3高强球铁Ni-Fe焊缝的异质焊接接头强度研究 过去国际上各厂家生产的EZNiFe焊条,其焊缝金属及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远未达到QT600-3球铁的要求。该研究工作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元素对Ni-Fe焊缝的热裂纹倾向与抗拉强度的影响,使其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达到600MPa以上,并使其屈服强度与母材相匹配,进而使焊接接头强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揭示了焊缝的强化机制。

  (4)蠕墨铸铁焊接冶金与焊接材料的研究 在深入进行蠕墨铸铁焊接冶金研究的基础上,首次研制成功了蠕墨铸铁同质焊缝及纯镍基焊缝的电弧焊焊条与气焊焊丝及工艺,焊缝及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均与母材相匹配。

  (5)奥-贝球铁焊接冶金与焊接材料的研究 对经奥-贝化热处理的奥-贝球铁的焊接,首次研究了球铁焊缝的贝氏体转变及组织结构的特点,进而研究了Mo、Ni、Mn、Cu对焊缝奥-贝化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成功了非合金化与低合金化二种奥-贝球铁焊接新材料。对铸态获得奥-贝球铁的焊接,系统地研究了多种合金元素单独加入焊缝与双元素及三元素复合加入焊缝对焊缝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首次研制成功了可在焊态获得奥-贝球铁的电弧焊焊接材料。

  (6)Si3N4/Si3N4、Si3N4/1.25Cr0.5Mo连接用新钎料的研究 过去国际上通常用含Ag量高达60%的Ag-Cu-Ti钎科进行陶瓷与陶瓷、陶瓷与金属的连接。首次研制成功了不含Ag的CuNiTiB新钎料,系统地研究新钎料对陶瓷润湿性、界面反应及钎接接头强度的影响,其接头强度与Ag-Cu-Ti钎料相当。在Si3N4/1.25Cr0.5Mo的连接研究中,探讨了多种中间复合层材料对接头强度的影响,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周振丰教授是我国高校第一个本科焊接专业与哈尔滨焊接所主要创建人之一。他培养了大批焊接专业本科毕业生、硕士生及博士生。他主(参)编的著作有:《焊接冶金与金属焊接性》、《焊接冶金学(金属焊接性)》《铸铁焊接冶金与工艺》《焊接手册》第二卷及《焊接金相图谱》等。他先后获国家重大成果奖一项,全国优秀教材奖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各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三奖7项。并先后在国内外期刊《Weld.J》,《Schweissen & Schneiden》,《International Welding》,《金属学报》、《焊接学报》,《农业机械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焊接》等及国内外焊接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1985年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1989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8年被美国纽约科学院选为院士。